前阵子,上海、北京等地学而思被曝“卷土再来”,重启大规模线下招生的消息被传得沸沸扬扬。
据财联社报道,校外培训龙头企业学而思在“素养课”包装下,把“幼小衔接”、“应对考试”作为课程卖点,不少家长周末来咨询报课,休息区也坐满了等孩子下课的家长。
“说是素养课,其实我们家长看中的主要还是课程对孩子语数英能力的提升。”在北京一个教学点,有家长对记者表示。
学而思在报道当天就发了声明,“并不存在‘重启大规模线下招生’情况”,并称已安排内部排查,将严惩违规情况。
北上广的教育竞争何其残酷,任何一个能提升孩子成绩的机会,有条件的父母都不会放过。
尽管如今学区房已“无力回天”,补习班也大势已去,但还有各类兴趣班、夏校游学营、国际竞赛……
烈火烹油下,大把中产父母的鸡娃急迫感持续上升,花费大把的财力、精力,非要为孩子砸出一条出人头地的路来。
说起鸡娃界的“天花板”,应该莫过于《北京第一代“鸡娃”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》中,那个从小被鸡到大、最终考进北京四中的女孩了。
为了能让孩子通过读书“翻身”,妈妈从女儿4岁起就开始了砸重金培养孩子的兴趣。
4岁开始学古筝,私教费曾高达1500元/小时,一路考到中央音乐学院古筝八级;
周末的日常是早上数学课,下午古筝课,晚上英语角,还学了奥数、芭蕾、跆拳道……
从此周末的日常变成了泡在学而思、新东方、金钥匙、龙文教育等一系列教辅机构里。
为了不被同龄人拉下,父母把她送去美国做交换生,女孩还将美国期间的见闻写成了一本书,成了班中为数不多的出过书的精英学生。
后来,拿着“牛娃人生”剧本的女孩,却没有过着父母期盼看到的那种年入百万、精英佼佼者的生活,她成了一名编剧、作者。
用她自己的话说,自己的年收入比北上广深的普通小白领稍强一些,买得起车,但买不起北京的房。
更扎心的是,她身边跟她一样被鸡到大的朋友们,也跟她的情况差不太多,有的副业搞起了烘焙,有的辞职当酒保,有的在B站做UP主,还有的做了健身教练、外卖派送员……
见过了世面,学了不少特长,也拼命读过书,但最终不过是在社会中能让自己过得稍微好一些,衣食无忧而已。
之前,有个孩子出身普通家庭,家里倾其所有供他苦读十几年,他也如愿考上了“双一流”大学,毕业后却求职于火锅店,做起了最基础的服务员。
只是付出了太多太多努力,给予太多太多厚望,总觉得自己孩子的结局,和隔壁普娃比起来,不该是如此“无差别”,总该活得更闪耀、更优渥一些……
却不自禁地忘了,真正能在领域内做得很成功的只有极少数,像谷爱凌,像周受资。
最近爆火的精英代表周受资,一下成为时下父母眼中的新一任“鸡娃”目标 tiktok
平心而论,这些常年被“鸡”的孩子,确实在眼界、知识、起点上大多会比同龄人好一些。
但是,几乎每一个被过度鸡娃的孩子,都对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满意,对童年有着诸多的遗憾,“那些年是被摧残着长大的,青春期是扭曲的”。
心理学者贺岭峰前几天发了一段视频,自曝自己曾经费尽心力将女儿送进全区最好的小学,结果没想到却害了她。
他说,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班里进行“听写汉字”摸底考试。女儿拿了97,也就是100个汉字只错了3个。
贺岭峰很高兴,夸奖女儿:“哇,你看你刚上小学,还没开始学任何东西呢,就已经会了97个,很厉害啊......”
“你怎么做家长的啊,就你孩子的成绩你还觉得不错? 你知道吗?我们这次听写,全班17个100分,剩下的都是99分,连一个98分都没有, 你们家孩子97分,严重拖了我们班的后腿 ,你做家长的竟然还觉得不错,这样不负责任怎么做家长啊?”
贺岭峰起初还不了解情况,觉得女儿成绩跟不上就是家长做得不够,就想方设法给她请家教、盯着她写作业到后半夜……
因为成绩不好,女儿一直都处在被打击、被羞辱、甚至被霸凌的环境里。在四年级的时候,有一次坐校车去学校,她甚至很想从校车上直接跳下来。
他的本意,是想给女儿最好的条件和资源,助她成就更好的未来。可谁能想到,女儿不仅长期陷入痛苦的境地无法自拔,甚至差点因此想不开。
每个父母都渴望子女将来功成名就,但被逼迫过度学习给孩子留下后遗症,却被我们忽略了。
采访对象,是一个标准的“海淀鸡娃”,网名“他塔拉”。她如今是网上小有名气的博主。
她先是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。后来又去澳洲、瑞典的大学继续深造。如今23岁,在工作2年后又将重新进入哈佛大学读硕士。
上着1年10万元的培训学校 ,补习班总是“见缝插针”,把她的课余时间塞得满满当当。 六年级时,有一个曾经成绩不如她的同学,在某一次考试中作文成绩突然超过了她,“那次开家长会,对方家长拿着孩子成绩单向我妈‘炫耀’,我妈被气坏了,当时就想给我也报一个一样的作文班。” 从那时开始,他塔拉报的补习班全部变成1对1教学。 “你看那个谁谁上了什么班,你要不也上上?”每次妈妈总会这样问她,最后, “大多数能塞下我的班好像都上了。”
她习惯了父母的安排,以至于后来上大学、开始独立生活时,常常因为没有计划或目标而感到无比焦虑。
父母长期像老板一样布置任务,让她在遇到问题时不再倾向于跟父母交流,“这也导致我长大后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更依赖自己而不是别人。而其实,我清楚,人需要很多外部的情感支持。”
相对而言,因为一味鸡娃造成孩子对生活丧失兴趣、对自己缺乏自信,甚至厌学叛逆、身心崩溃的孩子,我们却见得太多了。
人民日报《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》称,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,占到总人数的30%;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,有50%是在校学生。 人民日报
身为父母,回想教育初心,我们宁可要一个健康快乐的平凡孩子,也不想在付出一切知后,却得到一个带着心理疾病的“优秀”孩子。
在这个充满着竞争的时代,“快乐童年”的口号再响,可也真的没多少家长敢用孩子的未来赌。
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社会学教授Jennifer Lee曾说过,光有勤奋和专业知识能力强是不够的,我们更需要培养的,是那些无法量化的能力,包括想象力、创造力、自主能力、社交沟通能力。
相比起鸡娃一时的成绩,能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,顺着他的成长方向,循循善诱,逐渐培养起他在这个世界的优势力量,正是当今父母、学校真正该鸡的地方。
1.多给孩子一点自由成长的时间和空间,让孩子有机会去探索自己内心真正感兴趣的事情,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。
2.多一些欣赏,降低对孩子的期待。父母的高期待高标准,往往会打压孩子的自信。父母应该学会调整心态,学着欣赏孩子,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。
3.学会正确引导,鼓励孩子勇敢追逐梦想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,父母要注意引导,在孩子心中种下梦的种子,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梦想,找到人生的意义。
4.真正了解孩子,尽可能为孩子选择适合的教育环境。父母要多花一点时间与孩子相处,了解孩子的性格、喜欢、特长\人生理想,帮助孩子找到一条适合的成长路径。
20年前,也许教育的选择还不是很多,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,教育的模式也越来越多元化。越来越多的家庭也开始认可国际化教育,有意向给孩子选择一所国际化学校。
本文由:欧博abg登录入口网页版提供